按标准涉及的内容可分为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其中与知识产权关系较为密切的还有接口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等。
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是规定产品应该满足的要求,以确保产品适用性的标准。按照ISO对标准化对象的划分,产品标准是相对于过程标准和服务标准而言的一大类标准,与产品有关的标准都可以划入这一类别。
在计划经济时期,产品标准是国家组织企业进行现代化生产的依据;而在市场经济中,产品标准主要为贸易交流提供依据。世贸组织特别强调产品标准不应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在国内同样强调各地方的产品标准也不应给国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
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产品应该满足的要求。过去的产品要求通常用要怎么做来表达,这是组织生产用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讲肯定是需要的、有用的;现在的产品要求通常用性能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规定了产品有什么“本领”(当规定“本领”有困难时,只能规定产品的形状、材料、质(重)量、成分等具体的特征)。这是贸易交流用的标准。此外,为验证是否满足各项要求,还需要有对应的试验穷法,通过试验方法的测试,才能得到用于比较的数据,来判断各项要求是否满足。至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则根据需要而定。在产品标准中不能写入属于合同的内容。
不同的人群可能对产品提出许多不同的要求。然而不可能把所有的要求全部集中在一个标准内。一个标准中对于产品适用性要求项目的多少,取决于编写标准的目的。编写标准的目的确定后,标准中的适用性要求项目数量也就确定了。产品标准的完整性是根据编写标准的目的所确定的适用性要求项目的多少来衡量的。有的行业习惯将产品的适用性要求按照通用要求和专用要求,分别制定为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由于通用标准中没有专用要求,而专用标准中没有通用要求,所以,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都属于非完整的产品标准。如果把通用要求和专用要求合并在一个标准中,它就是完整的产品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贸易交流中离不开产品标准,产品标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过程标准
过程标准是规定过程应该满足的要求,以确保过程适用性的标准。按照ISO对标准化对象的划分,过程标准是相对于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而言的一大类标准,与过程有关的标准都可以划入这一类别。
过程标准主要是写怎么做的标准。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大量的活动是过程。我们标准化活动中制定的标准大部分也是过程标准。
组织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过程标准。如指导产品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设计规范,指导工人加工产品的工艺规程,指导试验人员做试验的试验标准,指导安装人员安装设备的安装规程,……,都是写怎么做的过程标准。
过程标准中可以规定具体的操作,也呵以推荐首选的惯例。所谓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实际上也是过程的标准,管理标准主要规定工作人员管理过程怎么做,而工作标准主要规定工人的操作过程怎么做,仅仅是适用对象不同罢了。
过程标准中的推荐性条款比产品标准中的要多。产品标准以规定要求型条款为主,而过程标准既有规定要求的条款,也有推荐惯例的条款。
供具体操作人员使用的操作标准多数是规定要求的过程标准,如供工人用的工艺规程。因此对于执行过程是要监督的。例如,在追究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的责任中,有一名记录员在记录中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将一些违规操作记录下来,最后被追究法律责任。
但是,相当数量的过程标准是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是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推荐首选方案的。这类过程标准在使用中有选择的余地。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标准将会受到应有的重视。
服务标准
规定服务应满足的需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称为服务标准。服务指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按照ISO对标准化对象的划分,服务标准是相对于产品标准和过程标准而言的一大类标准,与服务有关的标准都可以划入这一类别。
顾客(亦称为消费者、客户)在选择与接受各项服务产品时,总会预先考虑选择一家服务质量好的单位进行购买或消费。商家为了达到满足各类顾客的不同层次需求,亦总是在不断开发服务产品的新品种,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以上这些行为,均离不开使用服务标准来规范服务质量、衡量其好与坏。
服务作为产品除了具有与其他产品相同的商品特性外,由于它的生产和交付常常是同时进行的、不可分离的,因此还具有以下特点:
(1)服务大多具有无形性;
(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常常是同时的,基本是一次性的;
(3)服务不能贮存,也不易运输;
(4)服务一般具有不可逆性。
服务虽然具有无形性,它的形式可以是完全的劳务即无形产品,如律师服务、股票交易、咨询和培训等;它的表现形式又往往与有形产品的制造和提供结合在一起的,如餐馆提供食物和饮料、汽车租赁和车辆销售、自来水公司的供水服务、出售计算机软件等等。
当今世界正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仅取决于它的资源、资本的占有量和规模,更体现在运用知识和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各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指知识型(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统称。
在我国,服务标准按服务业的领域划分,可划分为如下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标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标准;批发和零售标准;住宿和餐饮标准;金融标准;房地产标准;租赁和商务服务标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标准;水利、环境资源和公共设施管理标准;居民服务和相关服务标准;教育标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标准;文化、体育和娱乐标准;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标准;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标准;农、林、牧、渔业服务标准;其他服务标准。
服务标准按其性质和作用划分,可分为如下8大类:服务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资质标准;服务设施标准;服务信息标准;服务安全、卫生标准;服务环境保护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标准。
接口标准
接口标准是规定产品(或系统)在它与外界相互连接的部位和兼容性有关的要求的标准。接口标准是在产品标准这个大类项下的一个小类。接口标准的内容与产品有关。
有的接口标准主要是几何外形的尺寸要求。如鞋子的号型标准,它规定了不同号型鞋子的尺寸,是为了与人的脚形相匹配。
接口标准除了几何外形的尺寸要求外,还有性能匹配的要求。只是尺寸适合而性能不匹配是不能使用的。根据消防大队对火灾起因分析,相当数量的火灾起因是由于加热器的电源接插件的电流大小不匹配引起的。过去家用的插座只能通过3A的电流,如果插入大容量热水器,长期使用会引起热量积累引发火灾,这是性能不匹配造成的。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品种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电子产品,如接入计算机的数字产品越来越多:因此,接口标准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信息技术标准
信息技术标准是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核心,其标准化对象为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存储、传递和利用而制定的标准。
信息指人类能够接收和使用的那部分信息。由于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认知的局限性、渐进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人类只能理解和接收无限信息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信息至今尚未被人们所认识。
人们接收信息和利用信息,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正如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土地、房产、机器、矿产等有形资产一样,信息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物质、能源等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的经济、战略资源,是人们生产和交流中极为重要的基本要素,而且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水平提高与普及,正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人类整个社会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标准主要类别有:信息技术词汇标准;编码字符集标准;字符字型标准;数据采集和自动识别标准;数据元表示标准;数据管理与交换标准;程序设计语言标准;软件工程标准;开放系统互连标准;计算机网络标准;信息交换媒体标准;多媒体或超媒体信息的编码表示标准;图形图像处理标准;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信息技术设备标准;数据存储设备标准;微处理机系统标准;办公设备和消耗品标准;国际标准化轮廓标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标准;办公设备自动化标准等。
信息技术已经从单机的或少数的用户系统发展到大规模市场的产品。网络的出现和共同工作的需求,要求许多不同厂商提供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够互相兼容。标准化是个自愿性的过程,它反映着市场的变化。对于信息技术领域较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稍纵即逝的经济利益,市场更趋向于选择财团标准或事实标准。而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大范围投资的项目,市场优先选择正式标准。正式标准的角色也在改变。因为受到协商一致的限制,正式标准的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创新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接受和防止垄断的出现,所以正式标准不能总是及时地制定出来。因此正式标准制定的范围和程序需要重新考虑。许多标准机构为了能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而开发出新型的标准化文件,例如可公开获得的文件(PAS),这些文件可以通过简洁的程序快速制定出来。这有利于提高标准机构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适应能力。
联系电话:(010) 58388130 邮编:100120 地址:中国 北京 西城区安德路65号
版权所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京ICP备:12026237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956-2号
当前访问量: